本區地處偏僻,除農漁外,缺乏重要天然資源及交通運輸,導致地方發展緩慢,尚停留於農業經濟社會狀態,其主要農產品以稻穀、蔬菜為大宗,其次以飼養家畜為副業,尤以盛行養豬業惟早期大甲帽盛行時,大部分農里婦孺利用農閒期間編織,亦為家庭良好副業。 本區西部濱海地區,海岸線長達9公里,沿海居民多從事漁撈工作,主要水產有魚、鰻、馬加、烏賊、蝦等。近年來,台中港區漁會對永安里五甲莊設有大安辦事處,漁民活動中心;其海岸並建有五甲港船澳,頗具經濟價值。 |
本區大安港自雍正9年(1731)闢為貿易港以來,商業活動隨港務日進,至乾隆年間大甲街肆形成時,大安港成為其外港,因貿易圖之出入貨品之熱絡,而形成東西街與南北街坊。乾隆54年(1789)建立大安砲台,駐水師 ,派有汎兵防守,至此不但街肆已具規模,亦為台灣海防要塞與貿易港埠之重地。 |
本區地勢平坦,無山坡地及林地,耕地面積2097公頃,其中水田1670公頃佔耕地面積之百分之80。本區土質為新成土屬於後期生成之年輕土壤,非常肥沃,是良好農業生產地。南北各由大甲及大安溪所挾,水量尚豐,靠近海邊一側亦有天然湧泉可供灌溉。惟本區海風大,尤其每年9月至隔年5月間東北季風強烈,故2期作多休耕或種植短期蔬菜為主。 農業人口2500人佔總人口數之百分之7.6,每年1期作主要種植水稻,蔬菜部分以芋頭、青蔥、瓜類(西瓜、苦瓜、扁蒲及越瓜等)為主,2期作種植甘藷、格蘭芽菜與玉米等蔬菜。 本區為水稻種植大區。主要栽培梗米「台南11號」,其他還包括少許的糯米及秈米,天氣因素本區1期作插秧時間為3月初至4月中,採收期在6月底到7月底,稻米在本區農會的推廣下有安泉米以及各種小包裝送禮自用皆宜。芋頭也是本區名產,通常需栽培10個月,農友多於10月至3月間種植,9月至3月間採收,除了配送批發市場外,尚有本區及大甲區糕餅廠收購製作芋頭酥等,本區農會亦有製作燒酌成紀念品。 青蔥則全年皆有種植,通常與水稻、短期蔬菜及綠肥輪作,不同宜蘭的粉蔥,本區以栽培北蔥為主,氣味較強烈,無論是製餅或是配菜使用皆合適。本區農友辛勤認真,通常會在田區邊緣或是空地種植瓜果,通常是冬瓜、絲瓜、扁蒲或花蒲為主,目前也有試種苦瓜、越(蔭)瓜以及河川地邊緣的西瓜,但近期河水侵蝕強烈,西瓜栽培面積已大幅減少。2期作時逢東北風強烈的日子,氣候陰涼,且風強挾鹽沙,生育期短暫,通常2期作水稻以再生稻(留稻頭再度生長)為主,以爭時效。 因政府提倡休耕,故本區二期作也流行種植綠肥輪作,目前2期作試作玉米及甘藷產量尚佳,有推廣打算;另外取代甘藍的新興葉菜「格蘭芽菜」也受到外縣市民眾喜愛,故也為本區秋冬名產之一。 |
民國50年代後,臺灣農民勞力不足日愈嚴重,政府為改善農業結構,積極推行農業機械化,以期提高農地利用價值。一般而言,本區地勢平坦,農田排水不良,不無影響農作物生產,有待農地重劃,以發展農里建設。 民國52年9月10日,「葛樂禮」颱風過 境時,本區南北境之大甲、大安兩溪,山洪暴發 ,溪流陡漲,決堤數處,區內不少農田遭受淹沒 。對於災後重建,配合農地重劃,重整灌溉排水系統,務期耕地使用集中,以擴大坵塊發展機耕 ,不但便利農里交通,疏導排水,且提供農業企化經營目標。 民國53年11月,本地「甲安農地重劃區」重劃完成,重劃面積共有1.261公頃, 使用人1.778戶,其範圍包括大甲、大安兩區。 |
本地畜牧事業多以副業為主,為應人民生活品質之提高,蛋白質之需求量增加,副業經營正不敷供需,亟待發展專業化,鑑對此本區對民國63年6月成立養豬專業區,參加戶數150戶,翌年配合農里發展示範里計畫對西安里增加設立25戶,養豬頭數由副業性養豬6.322頭到增至22.335頭,冠全市各區。民國62年3月政府為配合市場與消費者之需要由台灣省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(原宜蘭繁殖場)改良繁殖白毛鴨(肉鴨)並指定本區為示範專業區擴大推廣,為配合白毛鴨推廣,本區成立種鴨孵化研究班二班,推動該項工作。目前丙種鴨有2萬餘隻。生產白毛肉鴨60餘萬隻銷售中南部地區。 民國70年7月鑑對偏遠地區居民各項農業設施簡陋,為改善居民生活,實施基層建設提高農民所得方案6年計畫,本區依據計畫辦理發展畜牧生產計畫,主要項目有種母豬更新,畜牧廢水處理設備,優良精液補助及畜舍設備等,使養 豬環境改善,肉質飼料換肉率等提高,節省養豬成本,增加豬農收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