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現在位置 首頁 > 機關介紹 > 認識大安 > 民俗活動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回上一頁

神佛介紹

神佛介紹
神像照片  民間宗教信仰當以佛、道教為最多,但有時也混餚不清,可說是我們受多神教影響之一大特色。以民國四十八年調查統計為例,當時全台有四、二○○多座寺廟,其主神即有二匹七種,餘如陪祀、從祀之神祇尚不算在內。從其二四七種主神中,有一九五種屬對靈魂崇拜之神,而且大多為地方性、鄉土性之神祇,並非為全國各地所信奉,如今主神已增為二六四種,而從、祖神更是不少。
  地方性之神祇,大都從祖籍地遷來,即所謂:「鄉土神祇」,只有在台灣或中國福建、廣東等地所供奉。據其統計指出,在台灣常見神祇,廟數達三○座以上者,即有三九種。目前台灣之廟神最多者為王爺,佔有七○○多座,其次為觀音菩薩廟四匹一座,天上聖母廟三八三座、釋迦佛廟三○六座、玄天上帝廟二六二座、關聖帝君廟一九二座、保生大帝廟一四八座、三山國王廟二一四座,餘如福德正神廟更是不計其數。俗話說:「田頭田尾土地公」,方可見其一斑。
  惟早期之鄉土神祇,愈是地方性其影響力愈大。近幾十年來,隨著社會經濟急速發展,社會結構日見改變,原有鄉土意識與狹隘之地方觀念,無不受其影響,因此地方性之鄉土神祇信仰,也大有變化,反之為全國性的神祇所取代。然而,目前台灣之廟神最多者為王爺、媽祖、觀音、佛祖、玄天上帝、關公、保生大帝、三山國王等,最為普遍。
玉皇大帝圖片茲將本地常見的廟神來歷與其功能,略為概述對後:
玉皇大帝
  玉皇大帝在神的世界乃是至高無上的神祇,有管轄三界(天界、地界、水界)之大權,為宇宙萬物的主宰者。據陶弘景真靈位業圖的記載:「玉帝居玉清三元宮第一中位。」為眾神之尊。道書又言:「天上有黃金白玉京,為天帝所居。 」道家以大羅天為最高主宰,以玉帝之權威,應屆大羅天上,其尊貴無以復加。
  玉帝在民間多稱為「玉皇大帝」,或稱之為「天公」者,其他稱呼尚有玉皇十天帝、天公祖、玉天大帝、玉皇上帝或玉皇大天尊、玄芎高上帝等等。
 
◎釋迦牟尼佛  
  釋迦佛又稱如來佛,是佛教的數祖釋迦全尼。釋迦,種族名,能仁之義,至尼,寂寞的意思。周昭王二十六年(西元前一○一六年)誕生對中印度僑薩羅國迦毗羅衛城,父為迦毗羅衛城主淨飯王(據世界佛教大會的推定,出生對西元前五四五年四月八日),二十九歲時出家,剃髮為沙門,後來對菩提樹下成道,為大覺世尊。
  目前台灣各地佛寺齋堂,均奉有佛陀,不管坐立雕像都是圓潤一口匹胖,其實佛陀出家後,經過六年的苦行,一身清瘤才對。
 
◎觀世音菩薩
  「觀音」是法號,「佛祖」是民間對佛的尊稱。「觀世音菩薩」為佛家諸菩薩之一,俗稱之為「觀音媽」,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精神,普渡眾生,而被尊稱為「觀音佛祖」或「觀音大士」。唐代為避李世民之名諱,而沿用「觀音」至今。
  觀音之正確身世,倘缺定論,一說為阿彌陀佛之弟子,一說為其化身。相傳,觀音菩薩原為男性,為了傳教的方便,才化身為女性,究竟是男是女?惟目前民間所奉祀的均作女相。
 
◎天上聖母
  天上聖母即民間通稱的「媽祖」或「天后」。為海神「天妃」之封號,道家諸女真之一。因分祀來源的不同,有所謂的「湄洲媽」(甫田縣 )、「銀同媽」(同安縣)「溫陵媽」(泉州 )等。
  按乾隆十七年重修之台灣縣志所載:「天后(西元九六○|九八七年),宋甫田林愿第六女生對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,因至彌月尚無啼聲,故名之曰默娘。」林默娘自小喜愛誦經禮佛,十三歲從道士元通學法,並得銅符秘訣,嗣後常對海上救人,二十八歲昇化。宋、元、明歷代為天妃,清康熙廿二年封為天后之後,又得到「天上聖母」的尊稱。自從明代三寶太監鄭和七次下南洋,以及清代靖海侯施琅進攻台灣,都認為渥蒙海神的保佑,可見歷代官方對天上聖母之崇拜。鑲湄洲嶼紀略十天后之父林惟憨、林愿為其祖)
 
◎三官大帝
  三官大帝即天官、地官、水官,俗稱三界公,神格的地位很一口匹,僅次對玉皇大帝;號稱為天官一品上元賜福「紫微大帝」、地官二品中元赦罪「清虛大帝」、水官三品下元解厄「洞陰大帝」。相傳三官大帝約二神,奉玉皇旨意監察人間善惡,極為人們所崇信。
  古代先民認為天、地、水是宇宙構成三大要素,而對天地總是懷著一種自然崇拜的觀念,後來便由此產生出來三官大帝的信仰。但今天台灣各地有很多人把三官大帝視為堯、舜、禹三帝;此乃源對神仙通鑑所謂:「天官,竟也打地官,舜也打水官,禹也。」的影響,並稱因堯定天時,以齊七政,故為天官;舜劃十二州,以安百姓,故為地官;禹治洪水,以貧民居,故為水官。
 
◎開台聖王
  開台聖王即為鄭成功,一般通稱為「延平郡王」,或稱為「國姓爺」、「開山聖王」等。
  鄭成功,福建南安縣石井鄉人,原名鄭森,字大森,父鄭芝龍,為明將,母日人田川氏。明天啟四年(西元一六二四年)七月生對日本平戶千里濱,七歲返回中國,十五歲補南安縣學凜生。當李自成陷北京後,明思宗殉國,遂立福王對南京,鄭氏胸懷大略,練武納士,每以振興明室為職志。
 
◎王爺
  台灣西部沿海地區,自開發以來,即盛行祭拜「王爺」,民間信仰中的王爺被人們奉為驅逐瘟疫之地方保護神。一般而言,王爺僅有姓而無名為其特性,並以數尊合祀,因有「五府王爺」或「三府王爺」等不同的稱呼。惟目前台灣民間信仰所傳說約二府千歲,即專指朱、池、李姓王爺,而五府王爺則另加吳、范二王爺,或以江、文、李、紀、月為五王爺。
  泉俗以王爺為瘟王,每年夏季有「送王船」活動,船上添載各種生活用具及鵝、羊等祭品,然後放在海中任其漂流,當船漂到某地時,必須建廟供奉,以免受災。至對王爺來歷,迄今如謎,惟有民間流傳為漢代冤死的二百六十位忠臣,亦有人說是唐代冤死的三十六進士。
 
◎福德正神
  福德正神俗稱「土地公」,客籍則稱之為「伯公」。視天上有天神,地下有地神的觀念,即普遍存在的崇拜自然神表現之一。按在上古時代,土地神被稱為「社公」,祭土地稱為「社」。「禮記」云:「郊社之禮,冬至祭天曰郊,夏至祭地曰社。」叉五:「仲春之月,擇元曰命民社。」
  白虎通對「社」字解釋謂:「古者自天于下至庶民,皆得封土土社,以福執功,其所祀之神曰社,其祖神之所亦曰社」,叉五:「入非土不立,非穀不食,.故封土立社,示有土地也。」從字形之構成而言,社字係「示」與「土」兩字組 合而成,可說「社」之由來,亦為土地神之淵源。
  早期祭拜土地神,向稱為「社日」,按同人社日用甲,有漢上日丙午,魏氏採用丁未,至對大晉,則社孟月之西日,各因其行運。唐月令注,元日、春分前後成日,以社祭土,土長木,甲屬木,故不用而用成日土;後世以立春後五成為春社,立秋後五成為秋社,適當分前後。由上述可知祭拜大自然之一的土地,自古以來為全國性祭祀,一年春秋兩祭,此一習俗不管宮中或民間,都相當隆重。
  相傳:周朝某上大夫家有義僕張明德,被封為「福德神」,並建廟奉祀,至周武王時贈號為「后土」。一般人心目中的「福德正神」,以白髮長者為其容貌典型,但在台灣所雕塑的土地公,除此之外,大多石手持龍杖,左手執元寶,強調其為招財進寶的功能,難怪商人祭祀之勤。
  • 市府分類: 便民服務
  • 最後異動日期: 2019-05-16
  • 發布日期: 2013-05-13
  • 發布單位: 臺中市大安區公所
  • 點閱次數: 24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