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區地勢平坦,係屬大甲扇狀平原,平原除南埔溪、草厝溪、龜殼溪外,另有人工圳渠。其主要河流,南北各有大甲溪、大安溪二大河川並行西流而注入台灣海峽。 大安溪全長約97公里,流域總面積為758平方公里。其最下游段橫貫本區北境,河流減緩,泥沙大量堆積.形成一大沖積扇,扇端南北達12公里。其間水系交錯頗為發達,灌溉甚為方便。 大甲溪為台灣四大河流之一,流域面積達1235.73平方公里。其下河段流經本區南側而入海,由於季節分配不均,造成洪枯水量相距甚遠,洪水期間,則見洪流滾滾,至於枯水期即礫石累累,常成野溪。
台灣四周環海,海岸線綿長,除北部海岸較為曲折外,大部分單調而平直,缺乏良港,影響海岸形態之因素非常複雜,如海流之方向,風力與風向及海岸線之剖面形態等。臺灣西部離水海岸,因離水作用及河川之顯著堆積作用,常見沙泥灘平廣,潮埔竟達數公里。 本區西部海岸線長約8公里。雖有沙灘,但灘面不廣,沙灘受風坎移或流水推移,沙灘綿延,為海水浴或海水遊樂區提供良好場所。一般而言,漂沙由南而北,而風沙則由北而南,由於地盤離水作用與河流長期之沙泥淤積,海岸線不斷向外推移.於是形成沿海潮間帶之廣大海埔地或潮埔,百作為魚塭養殖區。 本區大安港因道光6、12、18、19連續遭受大安、大甲二溪洪水沖擊,原有西部石汕被毀,港灣機能衰退。據道光20年﹝1840﹞台灣道姚瑩台灣十七口設防狀元:『大安港,昔年水口寬深,內地大商船可到,近淺窄,惟數百石小船出入。』蓋大安港之航道,皆須經五申港出入,五申港在一砂嘴之尖端附近,其南有北汕砂嘴,兩砂嘴間形成天然港灣,船舶沿灣岸繞轉,可至早期南北街附近裝卸貨物。而所繞轉之深水航道,即為俗稱『石汕』與灣岸間,為一可安全碇泊之深水港。